前言
隨時時代的進步,藍牙的進步非常快速,目前基本的都可以做到體感0延遲,連線穩定,編碼也都基本支援AAC或是更高的aptX、LDAC
但畢竟現在的無線技術在River認為距離非常成熟還是有一段路,畢竟無線需要進行解碼、編碼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耗損,對於真正的『發燒友』有線的耳機始終才是王道
有線耳機形式的分類
本篇文章會以耳罩式耳機介紹為主,所以內文會更深度的介紹有關耳罩式耳機的資訊
耳罩式目前有分為三種,貼耳式(on-ear)、全罩式/覆耳式(over-ear)
貼耳式
耳罩本身比較小,基本上就是如分類一樣,耳罩會貼在耳朵上,舒適度和隔音肯定沒有覆耳式來的好,但是因為耳罩比較小所以重量上會輕上不少,通常也可以收納的更小
也因為密閉性不夠,也會導致聲音上表現會有漏音,不扎實感,所以還是要依照自己使用的場景去做挑選適合自己的
全罩式/覆耳式
耳罩本身較大,可以完整的包覆耳朵,所以相對的隔音性、舒適度會比貼耳式更好,但相對的體積就會比較大,不方便攜帶,所以更推薦在家裡使用
前面有提到隔音更好,加上單體也更大,所以在聲場、音質等等表現會有很明顯的突出,所以看到大部分的高階有線耳機都是全罩式設計,幾乎沒有貼耳式設計的耳機
有線耳機的開放設計
耳罩耳機除了在形式上有差別,在開放程度設計也有所不同,主要分為開放、半開放(半封閉式)、封閉式,開放程度越高隔音越差,漏音越多
開放式
很常聽到的鐵三角Audio-Technica、森海塞爾Sennheiser、飛利浦Philips、拜耳Beyerdynamic動力Beyerdynamic高階耳機主要都是以開放式為主,當然也有半開放和封閉式設計
開放式耳機因為在隔音上可以說幾乎沒有可言,所以很容易就聽到外界的聲音,同時你的音樂如果開的大聲一點旁邊的人也會隱約聽到,也就是所謂的漏音
但因為開放式設計,所以配戴上會比較透氣沒有悶悶的感覺,聲音會比較自然音場比較開闊,但低音的表現不容易凝聚容易散掉
比較知名的開放式耳機:Philips Fidelio X3/X2HR、Sennheiser HD660S、鐵三角 ATH-AD2000X、Grado SR80e
半開放式(半封閉式)
半開放式耳機兼具封閉式和開放式的優點,利用氣孔(打洞)、檔板調整空氣的流動,好處就是檔板跟海綿墊可以幫助協助調音,配合振膜特性
比較知名的半開放式耳機:Beyerdynamic T1 2nd、Beyerdynamic DT 880
封閉式
簡單來說就是耳機是完全封閉的設計,所以被動式降噪(隔音)效果會相對出色,比較不會有漏音的情況,只是久帶可能會悶熱
封閉式耳機通常在低音的表現比較明顯、出色,所以不同的耳機特性呈現的聲音都會有所不同,可以發現大部分的電競耳機、降噪耳機都是封閉式設計,為的就是要達到更好的沉浸感
比較知名的封閉式耳機:SONY MDR-Z1R、Sennheiser HD820、Beyerdynamic DT700 Pro X
耳機接頭種類主流有哪些?
一般常見的耳機接頭為3.5mm,但如果有買到比較高階的耳罩耳機會發現,會隨附6.3mm接頭或是2.5mm的接頭,這些接頭差異在哪?
3.5mm TRS
最常見的耳機接頭,俗稱的2環3極接頭,從接頭算起分別是左聲道、右聲道、接地線,可以有基本的聽音樂的功能
3.5mm TRRS
俗稱3環4極接頭,這種耳機接頭是帶有麥克風功能的,大家很常聽到會說帶麥克風或是帶線控功能的耳機
但比較需要注意的是3.5mm TRRS有2種標準,分別是美國無線通信行業協會開發的CTI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和開放式移動終端平台開發的OMTP 標準 (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
CTIA的3.5mm接頭順序是左聲道、右聲道、接地線、麥克風
OMTP的3.5mm接頭順序是左聲道、右聲道、麥克風、接地線
兩者的差異在於麥克風和接地線交換,所以兩者的耳機是互不相通的,CTIA現在使用比較多的是歐美日韓台手機上,OMTP比較多是大陸手機會採用,所以會有朋友提出他使用oppo、小米用在台灣買的耳機麥克風不能使用,就是這個原因
為此ASUS也在官網提出,ASUS全系列手機都採用CTIA標準而併非OMTP標準連結
如果不幸遇到耳機頭不相容問題,可以去購買CTIA和OMTP轉接的頭,耳機使用就可以正常了
3.5mm Pro
3.5mm Pro是中國電子音響行業協會耳機分會會員代表大會上,新發布的平衡標準接頭,在既有的3.5mm TRRS四極基礎上改良,重新定義端子的間距、尺寸等等,並成立3.5 Pro平衡標準聯盟,從頭算起是左聲道+、右聲道
+、左聲道-、右聲道-,也因為尺寸有所不同,所以在公頭根部的部分還有用上紅色來做提醒,相對的3.5mm Pro的母座也會是紅色避免誤插
3.5mm Pro與現在TRRS平衡相同,使用3.5mm Pro耳機一樣可以使用在現在的3.5mm四極平衡播放機、擴大機使用
3.5mm Pro目前使用該規格的品牌有30幾個,包括知名的Hifiman、Fiio、1MORE、iBasso等等
2.5mm
2.5mm也是TRRS的設計,部分的DAP和早期的按鍵式手機會搭載,是最常用的平衡耳機端子規格,很多DAP的組合都會是3.5mm+2.5mm或是3.5mm+4.4mm
雖然說2.5mm傳聞要被4.4mm平衡端子取代,但因為2.5mm的體積還是相對較小的,有利於DAP的設計可以更加的輕巧好攜帶,大家比較熟悉的韓牌Astell&Kern他們所推出的DAP幾乎都支援2.5mm+3.5mm+4.4mm,如果有興趣可以考慮看看
4.4mm
4.4mm TRRRS是2016年JEITA(日本電子情報技術産業協會)所頒布的全新平衡耳機端子「RC-8141C」,他從頭開始看的話是左聲道+、左聲道-、右聲道+、右聲道-、接地GND,但GND這個位子也不一定是用來單純接地,可能也會有線控、麥克風的功能,會趨近於3.5mm TRRS功能
4.4mm最大的特色就是相比2.5mm、3.5mm可以容納更粗的線材,焊接的位置比2.5mm更大,在焊接上可以更輕鬆,同時導體與插頭接點的接觸面積更大,帶來的聲音表現理應會更好
由此可以見JEITA在推廣4.4mm時,考慮到通用方便性、插頭強度從發燒友照顧到一般使用者,同時Sony也大力推廣此規格,可以看到Walkman大多數都是採用3.5mm+4.4mm組合,也漸漸的成為平衡耳機連接的主流端子之一
6.3mm
6.3mm可以想像成3.5mm的放大版,屬於TRS的設計,相比3.5mm的好處在於因為接頭比較大,所以在使用上更方便插拔相對也更耐用,通常的6.3mm大多數提供給錄音室、音控人員等監聽使用
6.3mm最早於1877年被使用,現在比較多出現在中大型音響裝置,CD撥放器、專業錄音室耳機,電吉他、電子琴等電子聲樂器通常也都是用6.3mm端子,所以可以發現有些耳機除了原本的3.5mm還會再附贈一個6.3mm轉接頭
為什麼有的耳機是兩條線?
很多朋友一定很好奇為什麼有的耳機只要接一條線,有的卻要接兩條線,差異在哪邊? 兩條線音質比較好嗎?
比較常見的耳罩耳機都會看到只需要接一條音源線,但漸漸地發現比較高階的耳罩耳機在左右耳罩上都會分別在接一條線,這就是所謂的平衡輸出,只有一條線的稱為單端輸出
單端輸出的特性就是有正、負極和接地(GND),這樣的設計左右聲道會是共用一組接地,容易導致左右聲道互相干擾,造成音染的情況並且限制耳機的表現
平衡輸出左右聲道的正、負極為獨立,所以可以避免互相干擾,可以提高左右聲道的分離度和訊號的乾淨程度(不容易有電子噪音),耳機的表現可以更好更全面,同時搭配平衡輸出的前端也就是DAC或是DAP,可以將推力提升讓耳機被推動的更好,聲音更扎實,就可以真正的發揮耳機的實力
耳罩耳機好處在哪?
耳罩耳機相耳道式、耳塞式比較不挑耳型,所以在配戴上的舒適度會更好,比較不會導致耳朵有脹痛感,但比較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的耳罩耳機是封閉式設計,為了帶來更好的密閉性所以相對的會比較夾頭夾耳,所以有些戴眼鏡的朋友久帶耳罩耳機會有夾眼鏡的問題,這部分會需要特別注意
那有沒有不夾眼鏡的耳機?答案是有的,像River自己平常使用的是Sennheiser HD58X,他是開放式耳機,耳墊採用的是天鵝絨,頭梁是相對較軟的海綿,長時間配戴確實沒有夾頭夾耳夾眼鏡的問題,同時我自己體驗過Sennheiser HD660S、Philips Fidelio X3配戴上也都很出色
耳罩耳機對耳朵比較好嗎?
很多人都會說耳罩耳機對耳朵比較好,帶耳道式聽久容易傷耳朵,關於這部分需要跟大家解釋解釋,耳罩耳機大部分都是封閉式居多,所以相對的物理隔音有很不錯的表現,帶來的就是你不用為了要把外界聲音蓋過去,而把音樂開到很大聲,相對的你就會比較保護耳朵
手機開到最大聲了為什麼耳機還是很小聲?
很多朋友會很開心買到一個滿意,高單價高階的耳罩耳機,或是想去試聽傳說中旗艦耳機音質到底厲害,但用手機插上去發現,怎麼耳機好小聲,手機開到最大聲了還是很小聲跟想像中的不一樣
主要的原因在於你的手機或是其他傳輸音訊的裝置推力不足,耳機的阻抗太大或是靈敏度太低你就會發現就算你手機開到最大聲,它的聲音還是聽起來很小,就算真的聲音有出來但是你覺得聲音不該是這樣,不是這麼的好聽
耳機為什麼聽起來悶悶的?
成如剛剛說的,有些手機確實可以推動高阻抗的耳機,但是推得出來不等於推的好,曾經有網友實測用iPhone 6S Plus 去推Sennheiser HD800S,確實沒有那麼不堪,但是相比DAC在聲音上有不少的瑕疵
如果用iPhone 6S Plus直推Sennheiser HD800S可能會有底噪、互調失真,確實無法發揮HD800S的真正實力,聲音細節的表現也會相對比較差,雖然直推沒有想像中那麼的不堪,但建議如果這種耳機要聽得開心,還是上個好一點的DAC或DAP吧
哪個品牌的音質更好?
每個聲學品牌的調音理念、概念不同,大致可以先分類成歐系、日系、美系,以下舉例幾格比較知名的聲學品牌
歐系聲學品牌
- Beyerdynamic 拜耳動力(德國)
- Sennheiser 森海塞爾(德國)
- Philips 飛利浦(荷蘭)
日系聲學品牌
- Sony索尼
- Audio-Technica鐵三角
- Technics松下旗下聲學品牌
美系聲學品牌
- Gardo歌德
- Shure 舒爾
- KOSS 高斯
其他國家地區聲學品牌
- Astell&Kern(A&K)韓國
- Hifiman 中國
其中有一些品牌因為交易的關係暫時無法分類,包括了AKG(奧地利)被三星(韓國)收購,STAX(日本)被漫步者收購(中國),礙於版面以上只有舉出幾個比較知名的各3個發燒品牌,日系品牌比較多會是走比較溫潤人聲走向的耳機,歐系大多數走的是高冷聽大編制的調音,但也沒有絕對,大家還是以主要試聽為主
什麼是MQA?
我們先說說無損吧!一般我們看到音樂或是說音訊編碼都會很常聽到,趨近於CD般的音質,一般的CD存放的是16bit/44.1kHz,這個規格是廠商錄音、後製、壓縮之後的結果,就是我們所說的無損音樂,但目前隨著錄音室設備的進步,目前的數位母帶都是24bit/48kHz、24bit/96kHz或是更高,然後燒進CD會壓縮降頻
因為早期的CD最高只有700MB空間,當然後來也有4.7GB的儲存容量規格,所以起初的聲音規格會採用16bit/44.1kHz來燒製發行專輯,但現在都是用手機、記憶卡、隨身碟等來存放音樂同時也相對便宜很多
那肯定會有人想說用母帶來推廣真正的高音質,這也是為什麼現在Hi-Res高音質音檔會這麼盛行的關係
雖然說現在的儲存空間確實比較便宜,但當數量變多時也是非常可觀的,一般的歌曲在CD 16bit/44.1kHz的情況下大約是35MB多一些,轉成Hi-Res 常見的24bit/96kHz則會上升到115MB多,差不多就是CD的3倍大小,大家常聽到的Tidal、Qobuz、KKBOX上面的音樂隨片都破千萬首,還要包含伺服器串流的成本,而且也不像台灣這麼幸福,到處都有網路和吃到飽,所以就有了MQA
「用與 CD 同級的頻寬/檔案大小,封裝 Hi-Res 等級的高解析檔」-這就是 MQA 所謂的「MQA is not lossless, it’s better than lossless!」。
要怎麼使用MQA?解碼MQA?
MQA解碼總共有3層
- 第一層16bit/48kHz
- 第二層24bit/96kHz
- 第三層24bit/192kHz
第一層比較簡單只要透過軟體就可以解開,包含了Tidal就有內建MQA Core,但如果要往下解的話必須透過硬體才能去展開解碼,如果要聆聽MQA必須音檔+DAC都支援MQA解碼才可以聽到最完整的無損音樂
如果是使用Android手機想要完整解開MQA
- 必須先有Tidal等等的無損串流平台
- 到Play商店下載USB音訊播放器專業版(需要台幣250元)
- 再到App裡面購買解鎖MQA,可以不購買但無法完全解三層MQA(需要台幣140元)
那有什麼推薦的可以解MQA的DAC嗎?
- ifi ZEN DAC V2
- 狂派 Plus3
- ALO Audio Pilot
- Ztella USB-DAC
2024年 萬元以下有線耳罩耳機推薦
PTT網友極力大推,音樂電競雙棲-Philips Fidelio X2HR
- 驅動單體尺寸:50mm釹磁鐵
- 阻抗:30歐姆
- 響應頻率:5Hz – 40kHz
- 失真:小於0.1% THD
- 靈敏度:100 dB @ 1mW
- 重量:435克
- 端子:3.5mm to 3.5mm可拆卸、內附3.5mm to 6.3mm
- 耳罩:天鵝絨耳罩,快拆式
- 開放類型:開放式
- 耳罩形式:全罩式
- 價格:新台幣3,690
X2HR在PTT、Mobile01、Dcard處處都看的到網友推薦的身影,Fidelio系列為Philips飛利浦高階的聲學系列,以3,690這個價格可以說是沒有對手,音質表現上和配戴感用料等等是以旗艦款的方式操刀的
因為是開放式耳機,所以許多玩FPS的玩家使用會覺得定位感很清楚,聽的到所謂的遠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玩家會選擇它的原因,閒暇之餘還可以聽個Hi-Res音樂休息
整體的聲音走向低頻量感多,速度不快,下潛不深,包覆感和臨場感不錯,人聲不刺耳中頻表現較好,高頻延伸度偏弱,但整體來說還是不挑音樂,聽一般的流行樂看電影都可以勝任,如果你有玩FPS,那就是一機玩到底
RTINGS評分,8.4分,目前綜合評分排行第4(RTINGS 會依照部分表現進行加權,故評分和排名僅供參考,並非直接決定耳機好壞與否),RTINGS評分連結
50週年特規版,輕鬆入主森海-MassDrop x Sennheiser HD58X Jubilee
- 驅動單體尺寸:50mm釹磁鐵
- 阻抗:150歐姆
- 響應頻率:12Hz – 38.5kHz
- 失真:小於0.1% THD
- 重量:260克
- 端子:1/8雙針 to 3.5mm可拆卸、內附3.5mm to 6.3mm
- 耳罩:天鵝絨耳罩,快拆式
- 開放類型:開放式
- 耳罩形式:全罩式
- 價格:149美金,約4,745新台幣
HD58X是紀念50週年復刻HD580的外型,但整體的設計有所改變,頭量的部分改為了亮面設計,相比HD6系列,在單體裡面還有增加一片海綿,其他的規格配置大致相同
HD58X雖然名稱上是5系列,但聲音的本質曲線更趨近於6系列,因為在定價上相對親民,在者又是聯名款,每款都有自己的生產編號,在『看』起來確實就與其他森海耳機不同,River自己也有和另一款Drop和森海聯名的HD6XX,可以說是幾乎一模一樣,但在低音的表現包覆氛圍感HD6XX表現會更好
搭配平衡DAC+TIDAL無損聆聽,只能說有一種很強的包覆感,森海最特色的就是大家會覺得有一種海味,森海味會有一種沙沙的感覺,聽感上有一層紗的感覺,HD58X人聲比較靠前有一種在你旁邊唱歌的感覺,低音感多下潛有一定深度,分離度界線清晰不含糊
RTINGS評分,8.2分,目前綜合評分排行第17(RTINGS 會依照部分表現進行加權,故評分和排名僅供參考,並非直接決定耳機好壞與否),RTINGS評分連結
飛利浦最強力作,最強平衡耳機-Philips Fidelio X3
- 驅動單體尺寸:50mm釹磁鐵
- 阻抗:30歐姆
- 響應頻率:5Hz – 40kHz
- 失真:小於0.1% THD
- 靈敏度:98 dB
- 重量:260克
- 端子:2.5mm to 3.5mm可拆卸、2.5mm to 2.5mm平衡線、內附3.5mm to 6.3mm
- 耳罩:天鵝絨耳罩,快拆式
- 開放類型:開放式
- 耳罩形式:全罩式
- 價格:6,990新台幣
X3是既X2HR推出的升級款,雖然單體大小和阻抗大小都相同,但是單體的素質還是有明顯的不同,同樣的設計語言也有所不同,最大的區別在於耳罩外殼金屬用料改成以布料,並且在頭梁的部分加入Muirhead皮革,耳罩採用了Kvadrat編織布料
配戴感的部分,相比X2HR有不小的提升,更加貼合舒適,同時設計上很出色的是無論你怎麼帶,都可以達到頻率響應一致性,另外可能因為耳罩採用的是布料設計,聽感上空氣的流動感更明顯,音場更寬大,更有那種環繞廳堂感,也因為阻抗夠小所以其實手機直推還是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水準表現,簡單上個小尾巴就可以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X3音質的表現相比X2HR低音收斂了不少,人聲、樂器和高音的表現解析力上有不小的提升,兩者的頻率響應確實有明顯的不同,但在高音的部分X3更有高低起伏的感覺,也比較有延伸感
RTINGS評分,7.9分,目前綜合評分排行第47(RTINGS 會依照部分表現進行加權,故評分和排名僅供參考,並非直接決定耳機好壞與否),RTINGS評分連結
地球動圈之王,德國猛男拜耳動力-Beyerdynamic DT 990 PRO
- 驅動單體:動圈
- 阻抗:250歐姆
- 響應頻率:5Hz – 35kHz
- 失真:小於0.2% THD
- 靈敏度:96 dB
- 重量:250克
- 端子:3.5mm不可拆卸、內附3.5mm to 6.3mm
- 耳罩:天鵝絨耳罩,快拆式
- 開放類型:開放式
- 耳罩形式:全罩式
- 價格:6,300新台幣
DT990 Pro其實有不少網友開箱與其他森海HD6系列比較,此外它還有出另外一款是DT770 Pro屬於封閉式耳機,除了DT990 Pro之外River也有聽過T1 2nd半開放式的耳機,也會簡單的分享
DT990 Pro因為是開放式耳機,但還是可以明顯感受到低音的蜂擁,森海的低音是一片一片的但是拜耳的低音一次一坨給你的感覺,很澎拜洶湧,在生硬中帶點彈性,我再猜想如果是封閉式的情況低音應該會更猛烈,或是說拜耳覺得開放式會讓低音洩音太多,特此加強了這部分
第一次聽到T1 2nd的時候就感覺到,暴力的感覺River確實有些扛不住,而且同樣的高音個人覺得偏刺耳已經不是解析力的問題,DT990 Pro在高音有明顯感受更加的圓潤耐聽,但是這耳機畢竟是250歐姆的耳機,很考驗前端的設備,如果不夠其實你會覺得聽起來不『這麼好聽』
RTINGS評分,8.3分,目前綜合評分排行第26(RTINGS 會依照部分表現進行加權,故評分和排名僅供參考,並非直接決定耳機好壞與否),RTINGS評分連結
手工耳機,入門燒友推薦-GRADO SR80e
- 驅動單體:動圈
- 阻抗:32歐姆
- 響應頻率:20Hz – 20kHz
- 失真:小於0.1% THD
- 靈敏度:98 dB
- 重量:210克
- 端子:3.5mm不可拆卸、內附3.5mm to 6.3mm
- 耳罩:海綿耳罩
- 開放類型:開放式
- 耳罩形式:全罩式
- 價格:3,500新台幣
SR80e這款耳機其實已經推出一段時間了,但還是可以看到PTT上面有網友在找尋入門耳機也會想要試試這款,當初SR80e滿多朋友會跟Philips SHP9500做比較,不少網友都會說夏天戴SR80e冬天戴SHP9500
歌德的耳機做工我只能說很特別,可以看到它的產品介紹、影片都是強調『手工』,雖然沒有明說但是看起來就是有一種職人的味道,相對的大家對它的作工就比較可以接受吧?!這款耳機的入門款設計算是貼耳式,所以也被PTT網友戲稱為刑具,因為它幾乎是海綿貼在耳朵上,久戴真的會比較不舒服
SR80e的低頻其實不少,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弱,可以說是量多但不深,高頻的部分對我來說還是有點偏刺當然相比拜耳已經好了不少,聲場的部分沒有X3或是HD58X來個開闊,人聲的部分個人覺得中規中矩,流行音樂順聽問題不大
RTINGS評分,7.7分(RTINGS 會依照部分表現進行加權,故評分和排名僅供參考,並非直接決定耳機好壞與否),RTINGS評分連結
耳罩耳機有分為開放式、半開放式(半封閉式)、封閉式,大部分的電競耳機、降噪耳機都是封閉式設計為主,為的就是帶來更好的隔音效果,半開放式、開放式比較多是音樂耳機
這就是所謂的平衡輸出,只有一條線的稱為單端輸出
平衡輸出左右聲道的正、負極為獨立,所以可以避免互相干擾,可以提高左右聲道的分離度和訊號的乾淨程度(不容易有電子噪音),耳機的表現可以更好更全面,同時搭配平衡輸出的前端也就是DAC或是DAP,可以將推力提升讓耳機被推動的更好,聲音更扎實,就可以真正的發揮耳機的實力
比較知名的開放式耳機:Philips Fidelio X3/X2HR、Sennheiser HD660S、鐵三角 ATH-AD2000X、Grado SR80e
比較知名的半開放式耳機:Beyerdynamic T1 2nd、Beyerdynamic DT 880
比較知名的封閉式耳機:SONY MDR-Z1R、Sennheiser HD820、Beyerdynamic DT700 Pro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