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蘋果電腦歷經了三次更換指令集架構,1994年正式結束搭載MOTOROLA 68000處理器並改成IBM的PowerPC系列處理器,直到2006年再度改與晶片龍頭廠商intel合作,經過了15個年頭蘋果發布自主研發的Mac單晶片處理器(SoC)-M1,號稱迄今最強的5奈米SoC,但到底是號稱還是真有實力就聽我一一介紹。

在6月WWDC提到到將在2020推出蘋果自研Mac核心晶片,它將帶來更高效的性能以及更驚人的效率,融合性能與效能的晶片配合自己開發的OS系統正式登陸Macbook系列,馬上來探索M1的內在吧。
Apple Silicon M1
核心架構
核心架構同樣使用最新5nm製程,精細的工藝造就更優異的能源控制,在M1中共有八核處理器,在設計上類似於高通大小核心的搭配,其中四核爲效能處理器(更高速的處理速度),另外四核是節能處理器(更省電),最主要的是這八個核心可以同時運作,從數據分析保守初估接近intel公司的i7-9700效能,很期待在搭配上OS系統的表現。

圖形處理器(GPU)搭載至八核心,高達2.6兆次浮點運算,提供Mac系列更加細膩的圖形表現,更多測試得等到電腦正式發售後才能測試,相信很多人都會很期待這次 ARM-Based 的晶片究竟性能如何。

突破-SoC單晶片設計
SoC(System on a Chip)中文名為系統單晶片,是將處理器(CPU)、記憶體(RAM)等多個電子系統整合成一個單晶片的積體電路,而SoC時常用在嵌入式系統中。
優點:降低體積、降低成本、降低耗電量的同時還可以提高運算速度
缺點:技術困難、散熱問題
這是第一款以ARM-Based的電腦核心晶片,,在M1中就集成了CPU與GPU還有ML(機器學習)核心與RA,這樣的設計大大減少各零組件資料傳輸的時間以及能源損耗。
我們認知中的Macbook內部的零組件排序已經相當緊湊、完美,蘋果將這項工藝登峰造極,使得Macbook成為世界上組裝最爲緊湊的筆記型電腦,因此在未來有機會可以看到更加輕薄的蘋果電腦系列。

M1在相較目前最新的MacBook Air筆電不管是在效能上還是功耗上都有顯著的提升,在10W電力對應的效能表現,相同效能僅需四分之一電力。因此在日常的使用會隨著使用者的情境下自動切換效能處理器或是節能處理器,獲得續航上的最佳表現。




MacOS Big Sur
MacOS Big Sur是專為M1所設計開發的系統,除了更加省電之外,在使用Safari瀏覽器JavaScript執行速度最高可達1.5倍,反應速度可達2倍,不僅如此也能從睡眠狀態立即喚醒,並擁有更安全的防護功能。

蘋果原廠為了協助更多開發者將更多APP轉移到Mac或是相關應的ARM架構環境提供了Universal、Rosetta2和Catalyst,並有多達51個APP均已支援ARM架構的Mac使用。
Universal Apps

為了更好兼容蘋果新款 M1 晶片與intel版本的系統,蘋果推出Universal架構的App使得過去版本的Macbook在Big Sur系統下也可以使用最佳優化的軟體,但是Adobe系列得等到明年初才能完整的更新,不用擔心,蘋果已經想到了我們的擔憂。

Rosseta 2
今年的蘋果對於未馬上進行更新的軟體提供這項方案,即使在還沒有更新的情況下,還是可以正常使用,在需要大量繪圖運算的狀況下,相較於過去的Macbook更好。

連續互通
從iPhone到iPad的核心晶片都是以ARM為基礎開發,現在Mac系列也正式踏入ARM架構的家族,意味著從今往後只要在iPhone、iPad上可以運行的App,在Mac系列上也可以完整使用,這將是繼Handoff功能後的重要突破,開發者只需要在開發iOS系統的同時對Mac OS進行最佳化就可以在電腦上使用,使得互通更加順暢,包括了用於繪圖處理的Metal以及用於AI學習的Core ML等多個開發者技術。

Mac 系列
在 Apple Silicon M1 晶片的加持下,Mac系列會有什麼變化呢?

Macbook Air
特色
- 支援P3廣色域的13.3吋螢幕
- MacBook Air 採用無散風扇設計
- M1晶片有效的將SSD速度提升2倍
- 最高可高達18小時的續航表現
- 支援Wi-Fi 6和兩個Thunderbolt 插頭
- M1搭載最新的影像訊號處理器(ISP),透過更出色的雜點消除功能、更優異的動態範圍,加上更出色的自動白平衡和ML增強的面孔偵測功能,提升相機影像品質

相較過去機型比較,CPU效能大幅提升三倍、GPU效能提升五倍,神經網路下的核心使得在處理圖像上更加精細準確,SSD的兩倍提升讓用戶在調用資料時就跟思考一樣簡單。


全新的核心搭配上全新的系統,續航力讓我們在外一天完全不用擔心電量不足的問題:15小時網頁瀏覽或是18小時的影片播放,在如此輕薄的電腦裡更沒有風扇的噪音,解鎖用手指輕輕碰觸,設計上非常的人性化。


價格:999$ USD / 30900 NTD / 7999 RMB
Mac mini
特色
- Xcode中編譯程式碼,速度提升最快可達3倍
- Final Cut Pro 運算圖形中,速度提升最快可達6倍
- 使用 Pixelmator Pro 令人驚豔的照片解析度提升功能,效能提升最高可達 15 倍
- 執行需要大量繪圖處理的有遊戲時,更出色的效能,影格率提升最高可達4倍

「小巧的體積、強勁的性能,讓我們在各處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Apple Silicon M1讓沈睡已久的Mac mini再次甦醒,不用再次強調核心的優良表現,作為第一款搭載M1的PC良好的I/O擴展性是必須的,除了傳統的USB-A外,全新一代雷電連結孔更是支援USB 4,輸出畫面支援 6K Pro Display XDR

價格:699$ USD / 21900 NTD / 5299 RMB
Macbook Pro 13吋
特色
- Xcode中編譯程式碼,速度提升最快可達2.8倍
- Final Cut Pro 運算圖形中,速度提升最快可達5倍
- 使用 Pixelmator Pro 令人驚豔的照片解析度提升功能,效能提升最高可達 11 倍
- DaVinci Resolve 中可播放全畫質 8K ProRes 影片,不錯失任何影格。

得益於M1晶片的幫助,Pro更加Pro,相較於先前版本CPU處理速度提升2.8倍,GPU速度提升5倍,機器學習效能更是提升11倍,如此Pro硬體搭配上最佳化的風扇讓Macbook Pro失去發出噪音權。




電池表現更是亮眼:17小時網頁瀏覽,20小時的影片連續播放。


結語

這次蘋果出手相當準確,在Laptop與PC之間都有做到更新,同時也不影響到高效能的產品線,反而在Macbook Pro 13寸與Macbook Air之間可能會有點衝突。
這次 Apple Silicon M1 橫空出世已經超越了許多市面上的電腦性能,不管是在效能或是價格上,再佐以全新Mac OS系統,iPad Pro與Macbook已經越靠越近了。
有沒有比蘋果原廠更小的充電器?
2020下半年度各大廠陸續推出氮化鎵充電器,在同樣的功率下能夠實現更輕更小在攜帶上方便了不少,那推薦哪些值得購買的充電器呢?
型號 | AUKEY PA-B3 | AUKEY PA-B4 | AUKEY PA-B7 |
支援插頭 | Type C + USB-A | Type C*2 | Type C*2 + USB-A*2 |
最高輸出功率 | 65W | 65W | 100W |
尺寸 | 5.2 x 5.2 x 3 (cm) | 5.2 x 5.2 x 3 (cm) | 6.9 x 6.9 x 3.3 (cm) |
重量 | 108g | 108g | 220g |
第一款 AUKEY 氮化鎵GaN系列 Omnia Mix 65W (PA-B3)
產品特色
- 獨家Dynamic Detect動態檢測技術,自動偵測裝置並分配充電功率
- 支援PD快充單孔USB-C最高65W,USB-A支援最高12W充電速度
- 過充防護技術,不用擔心睡著忘記拔掉充電線
- 體積超小超輕,只重達108g出門完全沒有負擔
- 摺疊插頭,在收納時更加方便且結空間

第二款 AUKEY 氮化鎵GaN系列 Omnia Duo 65W (PA-B4)
產品特色
- 獨家Dynamic Detect動態檢測技術,自動偵測裝置並分配充電功率
- 支援PD快充單孔USB-C最高65W,雙孔同時輸出最高45W+18W充電速度
- 過充防護技術,不用擔心睡著忘記拔掉充電線
- 體積超小超輕,只重達108g出門完全沒有負擔
- 摺疊插頭,在收納時更加方便且結空間

第三款 AUKEY 氮化鎵GaN系列 Omnia Mix 4 100W (PA-B7)
產品特色
- 獨家Dynamic Detect動態檢測技術,自動偵測裝置並分配充電功率
- 支援PD快充單孔USB-C最高100W,雙孔USB-C同時輸出最高45W+45W充電速度
- 過充防護技術,不用擔心睡著忘記拔掉充電線
- 摺疊插頭,在收納時更加方便且結空間

延伸閱讀
iPhone12、iPhone 12 Pro天差地遠?相機多模式直球對決,夜拍模式超香|快速開箱feat. iPhone 11 Pro、Samsung Galaxy S20+